站内搜索

所在位置: 首页 > 詠春拳起源

詠春拳起源

Origin of Wing Chun

      ◆   咏春拳起源

      詠春拳(谐音“咏春拳”)相传始创于五枚师太,传说五枚观蛇鹤相斗开悟,后将拳法传给严二、严咏春父女。而另一说法系严二所创,再传给女儿严咏春。无论如何,由五枚始创,自严咏春开始,传与丈夫梁博 ,再传梁关桂、黄华宝、梁二娣、梁赞、陈华顺、梁壁、叶问,这是咏春门生公认的说法。

      相对其他武术门派,从前咏春显得有点“小众”,她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非常时期,太平天国起事,广东“天军”不少粤剧中人(通常被称为“红船”,发展到现在被称为“梨园”),第二、三代传人梁兰桂、黄华宝、梁二娣、为红船中人或与之密切来往,清廷剿灭洪秀全后,火烧佛山红花会馆,大杀伶人,禁演粤剧,黄华宝、梁二娣自此隐姓埋名秘传拳法,因此咏春素有“发扬光大即违背祖训”之说。


         咏春拳发展历程

      中华武术,名震四海。说到中国,武术一定是中华最为有名而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技术了。很多外国人提到中国,也会对传统技艺武术赞不绝口,这就可以看出中华武术的源远流长和历史底蕴了。

      咏春拳以“中线理论”为拳法的基础,主要是以防卫还有出奇制胜来进攻。咏春拳的历史悠久,起源于川渝地区,而后在福建流传开来,最后在广东被发扬光大,与永春白鹤拳渊源颇深。咏春拳始祖五枚师太之前有练习过白鹤拳,后在一个白鹤与蛇相争的场景中,悟出另一套拳法,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詠春拳。

      “咏春是哲学的拳种,不能走捷径”,专注学习,从基本功着手;“唯快不破、快又有劲”才是最高境界。

      在众多武术之中,咏春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最具实战及影响的一种。特别是因为叶问、李小龙的出现,更作为咏春的代表人物,将咏春之名推向世界,并在国际上带来的重大影响。

      2009年,福州市申报的福建传统咏春拳成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11年,佛山市申报咏春拳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获得成功 ,于2012年2月由广东省政府正式公布列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4年11月,福州市申报咏春拳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且还把这个拳法列为福建警察学院需要学习的一个学科之一。

      咏春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受到了各地各界人仕的关注、肯定及喜爱,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武术爱好者,参与到咏春的学习及传承之中。

1616598085108543.jpg

      传至叶问时,咏春传授方式被简化,以适应大规模传授,在港澳台的22年间(1950—1972)开设武馆广授门徒,成为咏春拳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开枝散叶的基础,其一众杰出弟子们都继承了叶问的遗志,将咏春拳进一步发扬传播。

      其中,尤以李小龙为咏春拳的世界性传播做出巨大贡献,他于20世纪60年代赴美国发展,吸收咏春拳中线理论,并自创截拳道(民间也称“李氏咏春”),一路打败各国功夫高手,声名鹊起,终以功夫电影将咏春拳展现至世界舞台,为古老的中国又添一分魅力。

中国功夫|中国武术|少儿搏击|少儿体适能|户外运动|夏冬令营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6892号